美国国债收益率上扬、通胀预期攀升使得今年各国货币政策松紧节奏呈现分化态势;新兴经济体压力加大,不得不率先加息。美元指数或已触底反转。
3月23日,第一财经刊发京东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博士署名文章《沈建光:数据要素、金融科技与好的社会》,文中对数据要素、金融科技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。文中提到,人类正处于数字化大迁徙之中。数字世界、物理世界和人类社会正在走向融合,成为信息物理社会系统。人们衣食住行、社交、学习和工作等活动的相当大比例在线上进行,数字技术记录下大量行为信息。在不久的未来,物联网设备数量将远超移动互联网设备数量,物联网数据将远超互联网数据。工业互联网使工业生产快速数字化。
2008年金融?;?,世界主要国家将政策目标利率降至零附近,并实施非常规宽松货币政策,购买以政府债为主的资产,大量投放基础货币、压降长端利率。2020年,新冠大流行再次重创世界经济,美国开启无限量宽松,欧洲、日本等国也相继跟进。超宽松货币政策下,资产价格走势如何?
疫情爆发后,美国自各经济体进口制成品价格明显攀升,大多涨幅在1.5%-3%之间,自加拿大进口价格近期更是同比上涨9.3%。中国再度成为美国第一大进口来源国,在疫情冲击引起的供需失衡下,中国供给对平抑美国物价压力起到关键作用。
当前美国实体经济通胀水平回升有限,12月CPI同比1.6%,核心CPI同比1.4%,均低于疫情前水平和美联储通胀目标。展望未来,随着疫苗的铺开和经济的复苏,后期美国实体经济通胀将会快速回升吗?
实现科技引领的超越、人民币可兑换、农村土地市场化,可能成为“十四五”新发展阶段的三大突破。
疫情影响之下,为何受疫情冲击更为严重的美国消费市场恢复更快?中美消费走势将会如何?展望2021,中国消费市场能否扭转局面,跃升为世界第一大零售国?
近期人民币走出了一波显著的升值态势。与人民币升值相呼应,中国外汇储备连续五个月增加,8月末中国外出达到3.16万亿,创4年来新高。展望未来,支持人民币保持阶段性升值。
到底哪一种因素主导了中国与东盟贸易的上升?其背后产业链外迁的风险不容忽视。
疫情之后,数字经济,包括以数字化、产业数字化为核心的新一轮数字经济革命,在中国会成为我们下一阶段跨越式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抓手。
未来需要重点关注与应对如下四大挑战:着力增强消费反弹的持续性;积极缓解小微企业的运营压力;更加重视产业链断裂和转移风险;稳妥应对中美经贸关系变化。
货币政策最为宽松的时期已经过去。